IMG_1581.JPG
 
能學琴是件再幸福不過的事了!聽到音樂能哼哼唱唱彈出曲子來,生命裡有音樂的滋潤就算遇到困境也能讓心靈有個出口。
我們想讓孩子學琴的目的都很單純,無非是希望孩子有個演奏樂器的能力, 其他附加的好處可能有: 期待孩子對音樂的敏感度與鑒賞力也隨之提升, 將學琴做為一種腦力開發訓練, 培養專注力, 挫折忍受力......等等。
其實,學琴的過程並不是在培養優秀音樂家或音樂明星,而是自律,一種自我規範的能力與態度。沒有孩子是不貪玩的,幼時剛開始習琴仍須藉助家長合理性的規範和陪伴練習,目的是讓孩子建立起“有計畫的練琴習慣”,也就是刻意培養習慣的養成。譬如:從幼兒園回家到睡覺之前有許多事情要做,練琴這個選項就不會被排在玩玩具之後,另一方面,玩具或玩樂可做為練完琴的獎勵。日復一日若干年之後孩子上小學了,他自然而然地知道每天放學回家要先練琴才會做其他事情,練琴已經成為安排日常作息的一部分,習慣就這麼不知不覺地出現,或者說是刻意培養而成。
有個例子:S家長坦白表示 “練琴是他(孩子)的事,我不想花時間陪” 其實孩子在課堂上有跟老師表示他不是不喜歡練琴,只是希望有媽媽陪著他會更願意練習,不久之後媽媽因孩子總是怠惰偷懶於是暫停學習。其實老師清楚知道這位孩子愛彈琴唱歌也有天份,上課表現投入, 專注力也夠,只是他從來沒有建立起練琴的習慣加上家長可能工作忙碌無法陪伴,於是被迫放棄了。
我們日常生活的行為模式是因“習慣”而養成的,想要打破現有模式重新建立起新的routine並非難事,從旁協助孩子建立起一套“日常習慣”,學習安排事情優先順序,該做的事做完才是玩樂時間。當然,藉由練琴這件小事我們也可以觀察到孩子在生活或課業上對自我要求的程度,不論是太鬆散或太緊繃,老師在課堂上應依照每位孩子不同的性格調整上課節奏與要求。最終期盼每位孩子能夠擁有一段美好且長久的習琴時光,懂得演奏音樂將會是漫長人生裡最好的禮物。
 
 
海豚媽媽的音樂藝術教室 陽老師
arrow
arrow

    dolphinartstud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